2 月 CIO 投資思維: 解讀印度市場走勢 — 短線回調或長線機遇?

28 February 2025
Stephanie Leung
集團投資總監

分享此文章

  • linkedin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email

想掌握更多資訊?

先訂閱就無錯過!

即可緊貼我們的資訊分享 — 包括 StashAway 每週經濟簡報、每月 CIO 投資思維及最新活動通訊 — 掌握投資貼士及市場脈搏,即使是投資初哥都可華麗轉身成為理財達人!

10 分鐘閱讀

當全球市場聚焦美國關稅政策與人工智能浪潮之際,一場重要變局正悄然醞釀。印度股市(按美元計價)已從近期高位回調 16% ,正式步入技術性熊市。

然而,此番調整是否為買入良機?我們認為機遇已現。縱使面臨短期逆風,印度依然穩步增長,而近期政策轉向或成市場反彈催化劑。本文將重溫印度經濟及股市框架,解讀市場調整動因,並闡釋為何應視為機遇而非結構性轉折。

重點摘要:

  • 儘管經濟週期性放緩,印度的結構性增長前景依然穩固。過去數月,印度股市調整主要受三大因素驅動:(1)高息環境壓抑經濟週期性放緩及企業盈利;(2)新興市場整體疲軟;(3)外資套現轉投中國市場。然而,深入剖析後,支撐印度增長的結構性動力依然穩固。
  • 我們預計印度近期的國內政策發展將改善其2025 年經濟的增長前景。印度近期推出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組合拳,有望為股市注入動力。最新財政預算大幅減稅,擴大資本開支,配合央行啟動降息週期。金融、工業及消費等主要受惠行業佔印度股市約一半比重。
  • 外圍風險猶存,印度抗壓能力突出。強美元雖壓制盧比匯率,但此為全球共性現象。相較其他市場,印度內需驅動及地緣戰略,有助緩衝美國貿易政策波動的影響。若增長政策持續推動經濟動能,更有望抵消匯率逆風,支撐股市表現。
  • 估值回調創造長線佈局機會。印度企業未來12個月盈利增長約10%,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僅次於 S&P 500 與納斯達克(Nasdaq)。經調整後,印度市盈率(P/E) 已回歸疫後均值水平。我們的智能投資框架 ERAA® 維持對印度股市的增持評級,估值回調為長線投資者提供了佈局良機。

週期性放緩無損長期增長根基

印度經濟正經歷週期性放緩,2024年第三季GDP同比增速放緩至5.4%,低於6.5-7%的潛在增長水平。高利率環境下抑制消費與投資,加上六月大選及雨季擾動拖累政府資本開支,構成經濟短期壓力。

經濟放緩導致企業盈利疲弱,市場情緒低迷,特別是外資淨流出在過去四個月達200億美元。美元走強與中國政策刺激吸引資金北向等因素(詳見《10 月 CIO 投資思維:中國救市現曙光 惟結構性矛盾難解》),印度股市(按美元計價)自9月底已下跌16%,跌幅居全球主要市場前列(如圖1a所示)。

圖1a:印度股市近期出現了調整。(資料來源:StashAway)

然而經歷短期波動,印度經濟長期驅動力依然堅實:

  • 人口紅利:印度勞動力規模龐大且持續年輕化,生產力提升與收入增長正培育逾億中產家庭,預計至2030年將創造2.7萬億美元新增消費(1)。
  • 投資驅動:資本投資,特別是基礎設施及增長型行業,仍是政府重點。考慮最新預算案,近年資本開支增長迅速。
  • 宏觀穩定性:印度通脹目標制框架有助印度儲備銀行(RBI)管控物價。穩定通脹環境既支撐經濟增長,亦增強外資信心,降低貨幣貶值風險。

(欲了解更多有關印度結構性改革,詳見《10 月 CIO 投資思維:印度市場潛力無限 投資機遇蓄勢待發》

事實上,這些因素推動了印度股市的長期牛市。如圖1b所示,印度年均回報為11.3%(美元計),而 S&P500 為14.8%,與美國市場表現相若,並跑贏多數主要市場。拉長至20年維度,印度年均增長率為10%,與美國市場大致持平。

圖1b:長遠而言,印度表現依然優於其他主要市場。(資料來源:StashAway)

最新國內政策動向或成印度股市催化劑

當前關鍵問題在於:政策能否扭轉局面?鑒於印度近期放緩的政策,最新財政、貨幣與政治動向或成為市場催化劑。

財政預算雙管齊下 消費基建雙發力

印度國會近日公布2026財年(截至2026年3月)預算案,大幅減免個人所得稅,預計為中低收入工人額外釋放1萬億盧比(即120億美元)消費力。

這對印度這樣以消費為主的經濟體意義重大,家庭開支佔GDP的58%。初步測算顯示,僅此一項便可拉動GDP增長0.3個百分點,若計入潛在乘數效應(例如企業增加招聘或加薪),影響可能更大。

預算案另一亮點在,由於去年大選及雨季導致的低基數效應,政府資本開支按年大幅增長17.4%至15.5萬億盧比(約1,770億美元),用於道路、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資,或國防、製造業及城市發展等行業。

即便如此,過去5年投資年複合增長率達18.6%,政府資本開支佔GDP比重近年持續上升(如圖2所示),反映印度當局採取長線增長引擎的戰略。

(欲了解財政政策如何重塑全球宏觀經濟格局,詳見《 2025 市場前瞻 | 迎接財政新常態 過上「FAT」年》)

圖2:印度政府的資本支出在GDP中的占比持續上升(資歷來源:MoSPI)

印度央行啟動減息週期  增長添動力

緊隨預算案公布,印度央行(RBI)於2月7日終結兩年利率凍結期,啟動貨幣寬鬆週期,以減輕高利率對家庭及企業的負擔。如圖3所示,實質利率在此期間多為正。

圖3:印度的實際利率在過去兩年中大部分時間保持在正值(資歷來源:RBI)

通常,正實際利率會抑制經濟活動,因資本投資成本上升,對利率敏感行業如建築、房地產及資本密集型行業如製造業影響更為明顯

展望後市,隨著通脹降溫與經濟壓力顯現,市場普遍預期印度儲備銀行未來一年將再降息50基點。

這對印度股市意味什麼?我們認為,財政及貨幣寬鬆的結合對印度股市是正面因素。如圖4所示,減息、減稅及增加資本開支的最直接受益者——金融、工業、材料及消費板塊——佔Nifty 50指數近三分之二比重。

圖4:66%的印度最大股票來自於直接受益於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行業(資料來源:Nifty Indices)

政治格局趨穩有助支持經濟政策

在政治層面,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(BJP)在去年全國大選意外失利後,於關鍵邦重拾勢頭。值得注意的是,BJP領導的聯盟於11月在印度最富裕的馬哈拉施特拉邦(Maharashtra)取得勝利,並於本月早些時候贏得德里選舉。

這些勝利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印度的分散治理模式使各邦對政策實施具有重大影響力,這不僅包括最新預算案的措施,地方政權鞏固有助提升政策執行效率,改善營商環境等結構性方面。

全球因素帶來挑戰,但印度相對更具韌性

儘管如此,風險依然存在——美國關稅威脅、長期高利率及強韌的美國經濟結合,推動美元走強,對盧比構成壓力,並影響印度股市的美元計價回報。

但如圖5所示,美元走強屬全球現象,影響全球貨幣及市場。若印度支持增長的政策持續推動經濟動力及投資者情緒,這可能抵消匯率逆風並支持股市回報。

圖5:印度盧比並非獨自貶值,全球貨幣的疲軟主要受到美元強勢的推動。(資料來源:彭博)

此外,我們認為相比其他經濟體,印度可能更能免受美國貿易政策波動的影響,原因包括:

  • 印度經濟更依賴內需,消費及投資在增長中佔主導地位,對美國出口僅佔GDP的2-3%。
  • 美國關稅的規模及實施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。印度政策制定者似乎已採取預先應對措施,在最新預算案中降低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,包括汽車、摩托車、化學品及關鍵礦物(2)。
  • 印度作為中國的制衡力量,以及其作為供應鏈替代的潛力,或提升其地緣政治地位及經濟前景。事實上,莫迪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首批訪問的外國領導人之一,凸顯兩國關係的戰略重要性,這應為兩國貿易談判保持開放之門。

從全球角度看印度股市仍具吸引力

基於上述因素,我們認為印度股市從全球角度看仍具吸引力,受強勁的長期增長前景及短期政策催化劑支持。

首先,看盈利。目前,印度股市未來12個月盈利增長預計約10%,是標普500及納斯達克以外全球最高的市場之一,後者受科技股飆升推動。值得注意的是,若剔除「七大巨頭」,美國盈利增長預計約7%。印度股市的強勁表現受穩健的經濟增長前景支撐,儘管近期有所放緩,但仍跑贏大多數主要經濟體。

從估值角度看,如圖6所示,印度股市市盈率在近期調整後回落至21倍,雖高於其他主要全球市場,但已回落至疫情後平均水平。這一回歸顯示估值更符合未來盈利預期,或呈現買入機會。

圖6:印度股票的市盈率為21倍,顯示出其定價更加合理。(資料來源:彭博)

儘管短期調整,印度股市長期潛力未改

作為長期投資者,我們建議你專注於推動實際回報的因素— 經濟趨勢、企業盈利及資產估值 — 而非短期市場波動。

就印度而言,其強勁的基本面、短期政策催化劑及長期結構性增長驅動因素,均增強其吸引力。近期調整使估值回落至更合理水平,提供了具吸引力的入市點。此外,印度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免受困擾全球市場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影響。

綜合考慮,作為長期全球投資者,印度仍具投資價值。因此,我們的智能投資框架 ERAA® 維持對印度股市的增持評級。若你希望進一步增加對該市場的敞口,我們的智識砌自主組合提供超過60+隻涵蓋多種資產類別的ETF,包括印度股市。

一如既往,我們致力提供更豐富的投資組合,優化客戶體驗,助你自信投資。

詞彙表

國內生產總值(GDP)

國家在一段時間內(如每月或每季)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及服務的總貨幣價值。

資本開支(Capex)

機構或政府用於購置、維護或升級實體資產(如基礎設施、建築或設備)的支出。

實際利率(Real interest rate)

經通脹調整後的利率,代表借貸的實際成本。例如,若債券利率為5%而通脹為3%,實際利率為2%。

財政政策(Fiscal policy)

政府通過開支及稅收影響經濟的工具,例如增加政府開支或減稅以刺激增長。

貨幣政策(Monetary policy)

中央銀行通過控制貨幣供應管理經濟的工具,主要為利率——加息以抑制通脹,減息以刺激增長。

References

  1. Shukla, R. (2023). The rise of India's middle class: A force to reckon with. People Research on India's Consumer Economy (PRICE). Retrieved from: https://www.price360.in/expertview/the-rise-of-indias-middle-class-a-force-to-reckon-with
  2. Biswas, S., and Inamdar, N. (2025). India looks on nervously as Trump wields tariff threat. BBC News. Retrieved from: https://www.bbc.com/news/articles/cn93eyp5r2zo 

分享此文章

  • linkedin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email

想掌握更多資訊?

先訂閱就無錯過!

即可緊貼我們的資訊分享 — 包括 StashAway 每週經濟簡報、每月 CIO 投資思維及最新活動通訊 — 掌握投資貼士及市場脈搏,即使是投資初哥都可華麗轉身成為理財達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