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 月 CIO 投資思維:解讀中國經濟 “危機論”

18 September 2023
Stephanie Leung
集團投資總監

分享此文章

  • linkedin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email

想掌握更多資訊?

先訂閱就無錯過!

即可緊貼我們的資訊分享 — 包括 StashAway 每週經濟簡報、每月 CIO 投資思維及最新活動通訊 — 掌握投資貼士及市場脈搏,即使是投資初哥都可華麗轉身成為理財達人!

深入探究中國經濟,解讀內房危機引發問題,揭示長線投資機會

最近幾週,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前景成為各大媒體熱話,投資者擔心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債務問題會失控,並拖累整體經濟。

到底中國是否面臨經濟危機?今期 CIO 投資思維將與你探討全球第 2 大經濟體所面對的挑戰及機遇。

今期重點:

  • 數據表明中國尚未陷入經濟危機。通常,基於市場指標的大宗商品價格更具前瞻性,當經濟體出現困境跡象時,大宗商品價格往往會首先反映出來,但到目前為止依然未有跡象顯示;而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等經濟指標僅表明中國經濟疲軟,但並未陷入危機。另外,中國銀行的資金流動性良好,即使內房危機進一步升級,國內金融體系風險依然可控。
  • 不過,數據確實表明中國經濟正嚴重放緩。中國房地產及相關行業佔總 GDP 的25-30%,現時行業前景低迷正拖累投資活動及消費支出。至於出口貿易(另一主要經濟驅動力)則受海外增長放緩拖累。受限於多面的經濟挑戰,現時政府推出的支援措施必須比2008 年時的更具針對性。
  • 撇除房地產危機外,中國部分行業展現快速增長,如電動汽車業便受多種因素推動,包括政府的支援政策、具競爭力的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崛起、全球減少碳排放等困素。 雖然,上述或未足以推動中國經濟在短期增長反彈,但當中的長線潛力值得關注。
  • 簡言之,雖然中國目前面臨短期的增長挑戰,但就陷入經濟危機層面上似乎言過其實。從投資角度,StashAway 經濟分析師預期中國經濟的長線前景仍具增長潛力,所以可維持針對中國市場的長線投資。

中國將出現經濟危機嗎?

最近,內房危機的消息佔據各大媒體報章,但退一步分析,首先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控製過度借貸,以降低整體經濟風險。

回到 2020 年,當時中國政府針對房地產開發商推出指導方針,即所謂的 “三條紅線”,也是房地產業界的轉折點,最終拖累行業前景,並導致多間開發商違約 —— 恆大地產於 2021 年倒閉,甚至最近內房 “一哥” 碧桂園也陷入了債務危機

鑑於房地產業於中國極為重要(房地產及相關產業約佔中國經濟 25-30%),投資者現時擔心業內將出現溢出效應(Spillover Effect)。

不過,撇開內房危機,雖然部分重要數據反映中國或出現深度的週期性經濟放緩,但尚有其他數據反映中國並未完全陷入經濟危機:

大宗商品價格:作為主要進口國之一,中國的經濟一旦受任何干擾,都會對銅、鐵、石油等多種大宗商品的價格產生重大影響;而到目前為止並未出現任何異樣。雖然,銅及鐵礦石價格在過去 2 年確實下跌,但之後已恢復,現時相對穩定。

經濟數據:就整體經濟狀況而言,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一般被視為不錯的直指標衡量商業狀況,其中,製造業的讀數一直維持於約 50(作為區分經濟擴張及收縮的中分值)。另一方面,服務業及非製造業的讀數一直下降,但仍高於 50 大關,即是仍在擴張。

圖 1:中國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經濟疲軟非困境(資料來源: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及 StashAway)

中國銀行業:如內房危機升級,中國銀行業將成為穩住全面危機的關鍵。現時,中國銀行業的財政健康狀況良好,截至 6 月,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總額佔比仍處於 1.6% 的可控範圍內,甚至對於新興市場(EM)經濟體而言,這個數字算相對較低。相比之下,同為新興市場的印度持有低於 5% 的不良貸款比例;至於美國或英國等發達市場,這一比例分別約為 0.7% 及 0.9%。

最壞的情況是 — 即陷入困境的內房開發商(約佔總數一半)將全部違約,預期這對銀行資產的打擊將低於 2%,原因是中國銀行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準則較為嚴謹,另外,中國銀行的總資本充足率(CAR)為 14.7%,內房危機的打擊未至於將該比率拖低於 10.5% - 11.5% 水平(政府所要求)。

圖 2:中資銀行不良貸款相對可控(資料來源:國際貨幣基金組織、國家統計機構。註:數據為最新可用數據)

未有全面經濟危機 仍面對近期的經濟內憂外患

雖然中國經濟未陷入全面危機,但內房問題確實為整體經濟帶來重大的下行壓力,如前述,房地產佔中國 GDP 一大部分,而房地產投資下跌(2022 年為 -10%,截至 7 月底的一年為 -8.5%)則直接重激中國經濟增長。

現時,中國還面臨出口壓力,而出口貿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 “引擎”,約佔 GDP 20%。如 StashAway 經濟分析師於市場展望中所提及,美國(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)對商品的需求放緩,使中國的重要經濟來源下跌。繼 6 月及 7 月出現 2 位數下降後,中國截至 8 月的出口總額較上年同期下跌 8.8%。

圖 3:中國主要增長動力:房地產及出口現萎縮(資料來源:中國國家統計局、中國海關總署)

現時,中國還面臨出口壓力,而出口貿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 “引擎”,約佔 GDP 20%。如 StashAway 經濟分析師於市場展望中所提及,美國(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)對商品的需求放緩,使中國的重要經濟來源下跌。繼 6 月及 7 月出現 2 位數下降後,中國截至 8 月的出口總額較上年同期下跌 8.8%。

政府努力遏制風險 惟 “火箭炮” 式措施機率不大

針對內房問題,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,用於防止該行業出現更大的衰退,暫時安撫投資者的擔憂,其中包括:降低房產首付要求、放寬購房限制以及鼓勵貸方降低現有抵押貸款利率(也有助鼓勵大眾消費)。

近幾個月來,中國央行 — 中國人民銀行 (PBOC)— 亦介入以增加金融體系的流動性,參考 8 月數據,注資的現金總額高達 ¥3.3 萬億元人民幣(相等於 $5,090 億美元)。

不過,近年當時中央政府以民間部門去槓桿、防止資產泡沫形成視為長期目標,中央政府不太可能推出類似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大規模 “火箭炮” 式刺激措施

中國遠景正轉向新增長動力

中國經濟出現週期性放緩的原因之一:中國正著眼於經濟轉型,並面向新的長線增長型領域,如電動汽車行業。

中國於千禧年代末期便為電動汽車生態系統奠定基礎,當時的政府也大力支持該行業發展。今天,國產汽車製造商生產出價格實惠、高質量的電動汽車及零部件,使中國汽車成為世界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之一。瑞銀預期,到 2030 年,中國汽車製造商於全球汽車市場的份額將會翻倍,達到 33%。

同時,國內的電動汽車普及度也迅速增長,據 BloombergNEF 稱,目前國內汽車銷量約 33% 來自電動汽車,到 2030 年的比例可能升至 67%,而比亞迪等中國本土品牌更佔據了國內銷量的 80% 以上。

圖 4:全球電動汽車銷售前景光明,為中國汽車製造商開拓新路(資料來源:BloombergNEF、StashAway)

不過,即使電動汽車增長迅速,仍不足以抵消中國近期的其他經濟問題。目前,中國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約佔中國 GDP 0.6%,根據行業預測,到 2028 年,這一數字將增加 2 倍,但仍僅佔 GDP 不到 2%。

與其他主要經濟增長驅動力相比,如房地產行業佔 GDP 25-30%,數字經濟約佔 GDP 40%,電動汽車的增長數字仍相對較小,未足以成為經濟的重要支撐。

投資者如何面對中國經濟放緩?

市場角度而言,中國股市的估值仍相對合理。MSCI 中國指數的遠期市盈率已從 8月份的低點回升,截至 9 月初約為 11 倍,相對於十年平均水平 12.5 倍而言算是打了折扣,而對於的 MSCI  新興市場指數的遠期市盈率而言(目前約為 13.6 倍),中國股市相對更便宜。

圖 5:中國股票估值低於長線平均水平(資料來源:StashAway 及 Bloomberg)

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,StashAway 經濟分析師認為投資者可維持現有投資組合的中國市場份額。至於 StashAway ERAA® 所管理的投資組合中,我們繼續持有新興市場及環球股票 ETF;就風險自選擇投資組合而言,中國股票的份額則維持於中低個位數值。

總體而言,中國面臨週期性放緩,短期內為企業盈利帶來壓力,但深入研究細節便會發現,中國經濟出現全面危機似乎言過其實。 這情況下提醒投資者及旁觀者,理性投資立足於數據,而非依賴市場新聞。


分享此文章

  • linkedin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email

想掌握更多資訊?

先訂閱就無錯過!

即可緊貼我們的資訊分享 — 包括 StashAway 每週經濟簡報、每月 CIO 投資思維及最新活動通訊 — 掌握投資貼士及市場脈搏,即使是投資初哥都可華麗轉身成為理財達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