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 月 CIO 投資思維:印度市場潛力無限 投資機遇蓄勢待發
近期印度牛市備受市場關注,以經濟增長為例,印度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;2023 年至今,其 GDP 按年增長 6.9%,也是 20 國集團(G20)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。
印度的經濟擴張非常迅速,無疑帶來強勁的股票回報。今年至今,MSCI 印度指數升幅達 7.4%(按美元計),回顧過去 20 年,該指數同樣錄得相同的強勁回報,其年化收益接近 10%。
不過,這些強勁表現可否長遠維持下去?今期《CIO 投資思維》將為你剖析印度市場的一體兩面。在市場短期波動無法避免的前提下,我們認為印度經濟增長不僅具可持續性,甚至具潛力進一步加快。
今期重點:
- 印度 — 現今唯一擁有龐大、年輕且持續增長勞動力的國家。隨著國家的收入增加,社會冒起一群中產階級,這些優秀的人口將可為印度中長期經濟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,使印度於新興市場(Emerging Market; EM)中脫穎而出。
- 話雖如此,這不代表印度市場的發展一帆風順,從歷史角度而言,印度市場向來非投資者的寵兒,原因是新興市場增長關鍵 — “外來直接投資” 及 “政府開支” 偏低 — 使印度市場整體投資不足。但近年印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,投資不足的情況正在慢慢扭轉。
- 印度經濟至今仍需面對通脹問題,原因是其貨幣政策有效性向來薄弱,而其食品價格往往波幅甚大,對整體經濟造成影響,也是導致盧比兌美元持續貶值的原因之一。不過,同樣有跡象表明上述情況開始穩定。
- 總言之,StashAway 投資團隊看好印度市場,也是全球多元投資者不應忽視的經濟增長來源之一。鑒於印度經濟正進行結構性改革,我們認為印度牛市有望維持一段長時間。
圖 1:過往 20 年間,印度股票跑贏其他全球指數(資料來源: StashAway 及 Bloomberg;註:收益按美元計,數據截至 2023 年 10 月 23 日)
人口紅利成印度經濟增長關鍵
當談到印度的經濟增長時,不得不提其利好的人口結構:
- 印度人口眾多,至今依然不斷增加。早前,這國家便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,而聯合國更預期印度人口將繼續增加,直到 2060 年中旬為止。
延伸閱讀:28. 4. 2023 每週經濟簡報:印度人口暴增背後的亞洲人口老化問題
- 印度的勞動年齡人口相對年輕,平均年齡約為 28 歲(佔勞動年齡人口三分之二以上),而美國為 38 歲,中國為 39 歲。
這種人口結構 — 無疑有助推動印度服務業,並為製造業的蓬勃發展打好根基(下文繼續詳述)— 使印度消費者成為全球未來數 10 年的經濟驅動人群,尤其是印度的國家收入增加及中產階級正在擴大。根據印度智庫 PRICE 預期,到 2030 年,印度的中產階級將增加約 7,500 萬,而其中的 “富豪級” 家庭將增 2,500 萬個,即有機會帶動約 2.7 兆美元的增量消費開支,相等於法國的 GDP 規模。
經濟學上,這情況稱之為 “人口紅利” (Demographic Dividend),而印度的 “人口紅利” 與其他新興經濟體形成鮮明對比,目前,印度的勞動年齡人口約為 9.61 億,年齡介乎 15-64 歲之間,預期到 2050 年將再增加 1.58 億。
相較之下,現今的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約為 9.84 億,惟同期將可能減少 2.17 億;就算是增長同樣迅速的印尼,預期到 2050 年,其勞動年齡人口也僅為印度的五分之一。
圖 2 :印度勞動年齡人口的規模及增長於其他主要新興市場中冒起(資料來源:StashAway 及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)
外來投資歷來偏低 使印度增長潛力受壓
人口結構年輕,規模龐大且不斷增長,無疑是經濟增長的利好因素,但一個經濟體欲獲得這些 “人口紅利”,就需為其國民提供足夠的高質就業機會。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,資本投資就是創造高質就業機會的關鍵之一,這正是印度面臨的挑戰。
原因是印度的外來投資歷來落後於亞洲其他主經濟體,於 90 年代其投資平均僅佔 GDP 約 25%,而鄰國則高達 30% 以上,更別提與美國及歐盟等國家比較,同等級數的資本於這些發達的西方市場中不過是九牛一毛的數字。
印度的投資往績如此,並非一朝一夕的事,而是由官僚問題、基建不足及法規混亂等多種因素所造成,阻礙投資及就業機會發展,最終拖慢整個經濟發展。
圖 3: 印度的外來投資向來低於亞洲鄰國,惟情況正在轉變(資料來源: StashAway;註:收益按美元計,部分數據取自 2021,因 2022 年數據無法參考)
幸好隨印度政府於過去幾年間大力改革經濟,其中包括簡化監管、擴大稅基、重振製造業、吸引外國投資及建設基礎設施,使上述的情況被扭轉,而現任政府不斷表明將延續這些政策,因此於可預期的將來,上述改革將得以持續。
大幅經濟改革 國內外投資接踵而來
現時,這些改革的效果已開始顯現,推動印度國內外的投資增長,而印度的製造業復甦更成為關鍵之一,成功刺激整體經濟。
另外,降低企業稅及實行政府激勵措施,如生產掛鉤激勵(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; PLI)計劃,無疑有助吸引海外投資者,包括全球電子龍頭富士康(Foxconn)正計劃投資超過 12 億美元於印度設廠,預期將創造約 10 萬個新工作機會。
有趣的是,減少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,似乎也成為部分企業決定投資印度的因素之一,間接反映印度的定位,並藉此 “順風車” 以受惠於中國地緣政治問題。
政府也為投資基建做好準備,於 2023/24 財政年的基建總預算較疫情前增加 1 倍,而更好的基建有助降低物流成本,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以吸引私人投資。
圖 4: 印度基建擴展於近年大幅增加(資料來源: India Ministry of Fiance 及 Bloomberg Economics; 註:財政年縮寫為 FY,計算期為 4 月 1 日至翌年 3 月 31日;2024 財政年為估算)
通脹高企仍為印度經濟壓力之一 幸情況正得以改善
另一方面,印度經濟歷來面對通脹高企的問題,對一個經濟體而言,高通脹就像一種 “有害物”,影響大眾的購買力,相對更難負擔起商品及服務,也會為家庭及企業帶來不確定性,最終阻礙儲蓄及投資活動。
印度經濟之所以面對這局面,其金融體系結構成為原因之一,尤其是印度央行的貨幣政策如何影響當地經濟(本文將不予深度討論此複雜議題)。
而原因之二跟印度的通脹結構有關。一般而言,食品價格(往往波幅較大)會佔該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大部分,約 46%。對新興市場而言,食品於 CPI 佔高百分比並不罕見,但同時反映出其通脹率的波幅更大,然而隨經濟發展,佔比往往會下降,自然有助降低影響。
因此,印度央行印度儲備銀行(Bank of India;RBI)為抗通脹便採取一系列措施,以提高其貨幣政策的影響力,如 2016 年 RBI 所設立的通脹目標框架 — 務求將控制通脹並維持於 4% +/- 2%的範圍內。
雖然其抗通脹框架的往績相對 “較年輕”,但隨通脹預期越趨穩定,印度的通脹亦相對變得平穩。尤其自框架推出以來,印度的通脹率基本上維持於該目標範圍內 — 平均為 5%,於此前的平均水平為 8%。
圖 5: 印度於過往幾年間逐漸回落並趨向穩定(資料來源:StashAway 及 Bloomberg; 註:RBI 於 2016 年開展其抗通脹計劃)
上述對外國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。原因是印度的高通脹(特別是跟美國的高通脹相比)導致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持續走弱;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,平均每年貶值 5%,即兌美元算的投資回報率較低。
數據看好印度經濟 創長線投資機遇
從上述分析 — 印度龐大且不斷增長的消費者基礎、有利的營商政策(特別是製造業)、基建發展上的進步以及更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— 這些因素共同反映出印度經濟正出現正面的結構性轉變。
這突顯印度未來幾年將展現強勁的增長潛力,同期帶動股票表現,這種長遠的投資潛力使印度市場變得尤其吸引。
StashAway 投資團隊相信,印度股票前景肯定有增長空間,而我們的風險自選組合 - Powered by StashAway 中的資產配置正針對全球市場進行權重分配,投資新興市場及廣泛的基礎全球股票 ETF;如想自主增加對印度市場的投資,你也可以透過我們的智識砌自主投資組合進行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