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shAway 的投資管理方式
被動型跟主動型投資孰優孰劣,一直為資產管理業界的爭議話題。到底哪個最有效,亦最有利可圖?
有關被動型投資的歷史,可追溯至1976 年 8 月 31 日。當時,傑克 · 柏格(Jack Bogle)推出首個被動型指數型基金「領航 500」(Vanguard 500),並以「買入整個市場並長期持有」為投資策略。傑克 · 柏格認為,跟以選股為主的投資方式相比,「買入持有」的投資方式會得到更大回報。這見解亦是為何它當時決定推出被動型投資產品的原因。可惜,當時業界並不同意。
然而,40 年後的今天,被動產品的投資論點獲廣泛認可及採用。「指數基金」(Index Funds)及「交易所買賣基金」(ETF)的興起更讓被動型投資產品成為投資主流。於 2016 年,美國市場中最受投資者青睞的 15 種交易證券中,就有 14 隻為 ETF(唯一的股票是Apple!)截至 2019 年底,單就美國市場,已有 1,800 多隻美國上市 ETF 以被動方式追蹤各個資產類別,包括股票、債券、黃金及房地產等等,資產價值更超過 4.2 萬億美元!
被動投資策略:ETF 廣受歡迎的原因
收益表現 = 最好證明
根據 SPIVA 調查數據顯示,過去 15 年間,美國分別有 92% 大盤經理、95% 中盤經理及 96% 細盤經理跑輸大市指數:即只有 20 位主動型投資經理中,只有 1 位能跑贏大市。由此證明,傑克 · 柏格當時的見解正確獨到!
主動型投資經理的價值
過往,主動型投資經理能比一般投資者較早獲得交易資訊,以揭示了為何較容易跑贏大市。回想大約 20 年前,財務報表仍以傳統郵遞派送,一般由大行經理優先收到,在投資前亦有較多資源分析數據。正因為這種優勢,一班華爾街精英才能輕易獲取較高回報。
人脈關係當然也重要。以往金融行業監管較鬆,基金經理亦較易於市場消息放出前,先從相熟公司的管理層獲得消息,增加投資贏面。但隨著市場資訊透明度增加,行業監管相對收緊,基金經理亦需要維持他們的誠信操守。
無可否認,在透明度低的市場中,主動型投資經理較容易創造價值。過去 5 年,有 20% 以投資巴西市場為主,或 50% 以印度市場為主的主動型投資經理能跑贏大市。這數字雖然未算理想,但總好過只有 5% ......
StashAway 的投資管理方式
過去 10 年,市場數據已表明,在最大而透明度最高的市場中,即使採取主動型投資都不代表會有豐厚回報。因此,StashAway 不會浪費時間及金錢逐一選股進行投資;相反,我們會在被動型投資產品中主動出擊,透過 ETF 投資「整個市場」!
當然,現實中並非只得「一個市場」。我們有股票市場、債券市場、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等等,而 StashAway 的投資框架前瞻性地釐定各個市場價值及投資比例,進而主動配置各個合適的資產組合。
這種資產配置方式普遍為大型機構投資者採用。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於1986年所發表的「論投資組合表現的決定性因素」(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)一文中表示,「資產配置」就是决定多元投資組合回報主要因素。即是,主動配置資產能創造顯著的投資價值。
StashAway 從數據中瞭解,80% 的投資回報取決於有效的資產配置,即因應當前經濟環境及市場條件來配置最合適的資產組合。因此,我們有系統地釐定投資組合中的每項資產配置,並不斷檢視宏觀市場數據為組合進行動態調整,以爭取最佳回報。
資料來源